2025-11-13
|
54like
|
0 评论
最近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有一堆想做的事,但又怕自己陷进“刷视频、看小说”那种无效消耗里。于是我干脆续了一个月的 Cursor,继续折腾 AI 制作。老实说,真有点上瘾。那种让机器帮你实现想法的感觉,太有成就感了。 不过 Cursor 现在不能无限续杯了,体验也有点受限,于是我又辗转到了 Windsurf。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工具帮我干点实事。这两天顺手优化了一下网站的配色,还加了几个小功能。整体效果比之前顺眼多了。 其实我挺喜欢 AI 设计出来的 UI 风格,简洁、流畅、带点未来感,比 WordPress 的模板美多了。只是安全性差一点,出了问题恢复麻烦。想了想,还是 WordPress 靠谱一点。它虽然“笨”,但稳。就像人一样——笨点没事,稳才是关键。 任务这边也没停 黑五快到了,空气里都能闻到一种“卷”的气息。有的任务疯狂出单,ROI 一路上升;有的任务死活不动,像断了信号。现在也只能一点点测试。每次看到新的转化出现,哪怕金额不大,也会有点成就感。 这两天又试了几个新的任务,有一个刚测出来转化率还不错。具体能不能放量,还得继续观察。黑五这阶段的波动太大了,心态不稳反而更容易出问题。现在的节奏就是——慢,不代表没在动;稳,才是真正的进步。 老任务的波动 有个跑了几个月的任务,之前一直保持 ROI 1:4,属于那种稳定赚钱的类型。但这个月发现数据下来了,差不多刚跑平。最开始我以为是短期波动,后来看了几天,趋势明显。想想干脆先停一段时间,也不急着换。等黑五热度过去,再看看能不能恢复。 其实很多时候,停下来比继续烧钱更难。你要抗住那种“也许再跑一下就有单”的诱惑。可在投放这行,控制冲动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这两天就干了这些事:AI 折腾、网站优化、任务测试、ROI 调整。没什么惊喜,但整体都在往前走。说白了,这就是现在的生活节奏——折腾、观察、微调、再折腾。 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节奏挺好。不急,不燥,不浪费时间。让 AI 帮我实现想法,让广告帮我试错,让自己慢慢走得更稳。 该做的都在做,该来的也都在路上。
2025-11-12
|
54like
|
0 评论
前几天不是刚刚解封了一个 flexoffers 的账号嘛,当时还挺开心,想着终于能恢复正常使用。结果没想到,换手机后出了幺蛾子。因为换设备,把谷歌二次验证的应用弄丢了,登录的时候要验证码,怎么都登不上。于是我想着老老实实写信给他们,说自己丢失了二次验证。结果没想到,这一说,反而把账号送进了“地狱模式”。 今天收信一看,flexoffers 给我回了封邮件,标题很客气,但内容一看就知道:没戏了。 There’s a security hold on your account from our Compliance department. For your safety and protection, this verification must be performed before your account can be altered. Please submi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to
[email protected]: A picture of your Driver’s License or State ID A picture of...
2025-11-12
|
54like
|
0 评论
这周末过得挺“技术流”的。原本没打算动什么,但最后还是折腾了一堆东西。 一、域名转移:从便宜到贵,从贵到省 第一件事是域名转移。以前我一直属于“能省就省”的类型,常年用 namesilo,因为那时候续费便宜,10刀就能搞定。后来逐渐发现它涨价的速度比汇率还快。续费居然飙到接近二十刀,那一瞬间有种被“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于是我干脆动手把域名从 namecheap 转到了 cloudflare。cloudflare 的价格很实在,续费大概 10 刀出头,比 namecheap 的 18 刀便宜太多。算下来,一年省几刀,几十个域名就是一笔不小的差距。 其实这些事别人看来都是小钱,但对我来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掌控成本的感觉。那种知道自己每一分钱都花在对的地方上的踏实感。就像打理一个系统,优化的不只是域名,而是一种长期运营的秩序。 二、网络与代理:当稳定组合突然崩塌 然后是网络环境。之前一直用 Clash Verge 搭配 Adspower 和 922,完美组合,用了好几个月都稳如老狗。结果这周末突然不行了——922 可以正常提取代理,但 Adspower 却检测不到。 我重装了 Clash Verge,以为是版本问题,结果还是不行。后来我去问 GPT 和 Gemini,两边来回分析,最终定位到原因:922 升级后改了本地 IP 走向,和 Clash Verge 的 TUN 模式冲突。换句话说,之前那套完美配置,被一次更新“掀桌子”了。 现在如果想让 922 正常提取,就必须关掉 TUN,改用规则模式。虽然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我心里有点感慨——这些工具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脆弱。一次更新,整个体系都得重搭。这就是做跨境项目的常态:永远在修补、永远在调整。 三、账款延期:有点遗憾,也算提醒 原本打算这周能有一笔打款到账,结果因为收款信息的问题,被追加到下一个付款周期。很多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点点琐碎的修补里被磨出来的。把域名理清、把网络修好、把问题捋顺,这些事看似不起眼,却是让整个系统重新顺畅的关键。 做这行久了,我越来越相信一句话:你不可能靠一次爆发成功,但可以靠无数次小修小补活下去。这周末,就是一次典型的小修小补。
2025-11-10
|
54like
|
0 评论
19 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申请 Google AdSense。那时候对整个流程都一知半解。 信件一直没收到。AdSense 的那段经历就被我放在了记忆的角落。 前几天重新提交了一次申请,其实只是想验证一下地址,也没太当回事。结果周末出门时接到邮政的电话,说有一封信。 这封信和我现在的项目没有任何关系,但它却是我第一次真正收到来自官方的纸质邮件。那种感觉很奇妙——不是赚到钱的喜悦,而是一种被世界“看见”的小确幸。 它提醒我一个简单的事实:不管走了多远,有些东西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哪怕只是一次地址验证,也代表着新的开始。 我一直觉得,网赚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心态。能在一次次的失败、延迟、等待中,依然对“开始”这件事充满期待。这次收到的不是 PIN,而是提醒我自己——重新启程,也挺好。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在做国外项目久了,你会发现,比项目更重要的,是信息。很多时候,谁掌握了最新思路,谁就领先半步。下面这些平台我都混迹过,有的只是看看思路,有的甚至直接让我赚过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气场”,适合不同阶段的玩家。 Reddit:信息量最大,也最杂的社区 Reddit 是全球最活跃的讨论区之一,几乎所有网赚方向都有对应板块。推荐几个值得关注的: r/WorkOnline:远程工作、自由职业、副业项目。 r/Beermoney:小额赚钱方式,比如问卷、App 测试、返现任务。 r/Passive_Income:被动收入策略,如投资、数字产品、自动化项目。 r/Entrepreneur:创业者聚集地,分享从零做生意的经验。 r/CryptoCurrency / r/CryptoMoonShots:加密货币投资和投机机会(风险高)。 Reddit 的好处是更新快、讨论真;缺点是信息量太大,需要自己筛。 Warrior Forum:老派营销圈的黄埔军校 网址:warriorforum.com 这是互联网营销领域的老牌论坛,年代久远,但底子厚。里面有大量关于联盟营销、SEO、PPC、电商等内容。适合对数字营销有兴趣、想系统学习的人。不过,里面推销课程的帖子不少,阅读时需要点辨别力。 BlackHatWorld:流量玩家的地下世界 网址:blackhatworld.com 这是整个网赚圈最神秘、也最有干货的地方之一。讨论内容涵盖 SEO、自动化脚本、社交引流、AI 工具、套利玩法等。很多“灰帽”思路都是从这里诞生的。当然,方法五花八门,合法与否要自己拿捏。 Digital Point Forum:偏技术流的社区 网址:forums.digitalpoint.com 这个论坛整体偏理性,讨论网站建设、SEO、广告联盟、流量变现等。更像技术人聚集地,分享优化、建站、数据分析等技巧。如果你想提升网站流量、理解联盟机制,这个论坛非常有价值。 StackThatMoney:专业流量套利社区 网址:stackthatmoney.com 专注于付费流量(Facebook、Google、原生广告等)的专业论坛。付费会员才能进入核心区,但免费部分的内容也很有营养。几乎所有靠广告流量吃饭的人都在这里混过,帖子质量高、思路扎实。 Money Saving Expert Forums:从小钱到理财 网址:forums.moneysavingexpert.com 英国著名的理财论坛,有专门板块讨论网上赚钱。内容偏向普通人可操作的方式,比如问卷、返现、兼职、副业。如果你预算有限、想低门槛切入,可以从这里起步。 Discord 与 Telegram 群组:新一代信息集散地 很多高质量的讨论现在都转移到了 Discord 和 Telegram。在 Reddit 或其他论坛的帖子里,经常能找到群组邀请链接。 Telegram 上活跃的是 Crypto、DeFi、NFT...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当 google ads 项目真正跑起来后,你会发现:后面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广告技术本身,而是两个字——选择与管理。选择什么样的 offer,怎么管理现金流,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很多人经常问我:“一个 offer 跑多少钱不出单该不该停?”、“跑了几天突然没单了是不是凉了?”——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没标准答案。因为,不出单的原因太多了。 可能是广告设置有问题;可能是链接丢单;可能是你选的国家转化低;也可能关键词偏了、跑到了非品牌流量;甚至网站活动过期、用户在观望;更现实的,有时候就是纯随机波动。 我自己的通用标准是:一个 offer 投个一两百美金,或者两三百点击量,在排除技术问题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出单,就果断换。允许一点随机性,但别死扛。不过我自己有时候也“倔”,觉得这个 offer 明明有戏,就继续改国家、调词、研究用户搜索动机……有一次我花了四五百美金,终于跑通。 所以我的建议是: 整体节奏上,要快。 不出单就换,别浪费时间。 挑一两个优质 offer 去死磕。 哪怕最后亏钱,也要在过程中积累投放经验,那是最值钱的。 当然,“心态放平”不等于“可以乱花钱”。 比如你月预算 5000 美金,就分成十个 offer,每个 500。即便某个 offer 表现好,也不要一股脑全砸进去。可以把部分低效预算挪过来,比如变成 700 vs 300,但绝对不要 all in。 选 offer 就像开超市,某款产品爆了,你把其他全下架,那就危险了。万一供货商跑路、账期拉长,你的现金流断了,超市也撑不住。 投放其实跟炒股挺像的。要控制亏损,也要控制盈利。浙江人这点很聪明,从小就懂得怎么算账、怎么守住利润。 google ads,不只是一个赚钱项目,更像一场修行。跑得久的人,最后拼的从来不是技巧,而是心性。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无论是批量注册平台、对接联盟、还是维持广告账号,邮箱的稳定性决定了你的项目能不能长久。尤其在使用指纹浏览器管理大量机器注册邮箱时,能否稳定收信、长期存活,是一门学问。下面是我结合实操经验总结的邮箱风控与权重分析。 顶级梯队:高价值,高风险 1. Gmail (@gmail.com) 风控强度:⭐⭐⭐⭐⭐稳定性:⭐⭐⭐⭐⭐ Gmail 是邮箱界的“天花板”,拥有全球最智能的 AI 行为分析系统。它能精准识别机刷痕迹,对 IP、指纹、行为异常极为敏感。老号的价值很高,几乎是数字世界的“黄金账户”。但一旦换环境登录,就会被判定为可疑活动,轻则验证,重则锁号。 使用建议:Gmail 一定要“精养”。分配最干净的住宅 IP,固定指纹环境,先养一周左右,让账号有浏览、搜索、看视频等“生活轨迹”,再用于关键注册或广告业务。核心账号专用,不适合批量操作。 2. Outlook / Hotmail (@outlook.com) 风控强度:⭐⭐⭐⭐稳定性:⭐⭐⭐⭐⭐ 微软系邮箱的风控逻辑更“直接”,检测到异常会迅速锁定账户。特别是频繁切换 IP 或环境的账号,很容易被标记。不过老的 hotmail.com 域名号权重极高,对外沟通的信誉度也强。 使用建议:提前绑定手机或辅助邮箱。想提高信任,可以在 Bing 搜索、OneDrive 登录等微软生态中保持活跃。适合用作商业账号或主邮箱的备用。 中级梯队:性价比高,操作空间大 3. Yahoo Mail (@yahoo.com) 风控强度:⭐⭐⭐稳定性:⭐⭐⭐⭐ Yahoo 的风控机制相对传统,对行为、指纹的敏感度比 Gmail、Outlook 低。更“皮实耐用”,适合批量使用。 使用建议:非常适合作为收信主力和批量注册邮箱使用。风险低、成本低、管理方便,是很多团队的主力邮箱。 4. Yandex / Mail.ru(俄系邮箱) 风控强度:⭐⭐稳定性:⭐⭐⭐⭐ 俄罗斯系邮箱风控宽松,对非俄语区 IP 宽容度很高。Yandex 稍微比 Mail.ru...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在做投放的过程中,谷歌 ads 账号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这两年,个人账号的存活率越来越低,封号几乎成了常态。而相对来说,通过代理商开的账号,稳定性要高不少。很多新手搞不清两者的差别,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聊聊它们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个人账号:便宜灵活,但风险高 个人账号最明显的优点就是“自由”。你可以自己注册、自己绑定支付方式(信用卡或支付宝),想开就开,想停就停,整个过程简单直接。不过,问题也就在这里——因为注册门槛低,风控也严。谷歌现在对新账号审核非常严格,稍微有异常(比如换设备、换IP、或者跳转异常),都有可能触发验证甚至直接封号。 付款方式上,个人账号可以选择后付费或预付费。后付费就是先投广告后结算,预付费则是先充值再消耗。灵活性高,但缺点是:封号率高、恢复难度大。唯一的好处是,如果被封,你可以自己申请退款,一般几天就能退回到原支付账户。 代理账号:成本高,但更稳定 代理账号是通过谷歌官方合作的代理商开通的,等于是在“白名单”体系下投放。这些账号不需要自己绑定支付方式,代理商会代为充值。付款形式相当于“预充值”,由代理商代扣。 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代理账号的生存周期往往比个人号长很多,审核速度也更快。一旦遇到封号,也不至于彻底凉掉。一般可以联系代理商,帮你更换新账号或把余额转移到新账户,有时甚至可以直接申请退款。 不过,这类账号也有成本门槛,有些代理开户要求最低预存金额,比如 500 美金起,适合已经在做量、有投放经验的人。 封号之后: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不论是个人号还是代理号,被封的概率都不低。个人号可以自己重开,但容易被风控追踪;代理号虽然更稳定,但一旦大面积封禁,恢复也不容易。所以核心不是“哪个更不被封”,而是你能不能持续有备用账号、有应急方案。 总结:选择适合你的节奏 类型 个人账号 代理账号 支付方式 信用卡 / 支付宝 无需绑定,代理商充值 付款形式 后付费 / 预付费 预充值 稳定性 低 高 封号处理 可自行退款 可由代理商更换账号或退款 继续开户 可自行注册 Gmail 可无限开(部分需最低预存)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做 google ads 久了才明白,这个项目其实考验的不是“能不能投广告”,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营销思维和投放能力。 营销决定你怎么选 offer,投放决定你能不能跑出结果。在专业公司里,这两件事是分开的:策略层负责方向,执行层负责跑数据。而我们这种个人玩家,两边都得自己扛。既要想清楚怎么选品,又得亲自上阵测试。 放量,是第一步 做广告,最怕“看上去在跑”,其实根本没量。我一般会定一个测试成本,比如 100 美金。预算按三分之一来分,日预算 30,美金够用两三天。这时候的关键是——让系统跑起来。因为一旦 CPC 稳定下来,就能判断 ROI 的走势。 如果发现广告跑得慢,别犹豫,直接提价,或者干脆不设上限。先让系统学会你是谁,再谈优化。 其实这逻辑跟抖音、头条也一样。即便你知道目标人群是什么样,也要先放泛量,让系统吃数据。算法吃饱了,才能知道你的关键词、落地页、受众之间的关系。 出单,是上天的馈赠 很多人一看到广告没立刻出单就慌,其实完全没必要。大多数用户不是冲动消费的,联盟给的 30 天 cookie 期就是为了这件事。有人今天点,可能下周才买。 品类也有区别。高客单价、低频产品,比如家电家具,波动性大;中低客单价、高频消费,比如服装、美妆,反馈快,适合起量。 我一直建议新手从服装入手,因为能快看到反馈。判断逻辑也简单: 不出单 → 放弃; 出单但佣金低 → 再评估; 小亏 → 属于学习期,正常; 打平 → 跑下去,后续 cookie 会补; 直接赚钱 → 放量、加预算。 投放这件事,说到底就是节奏问题。别一上来就乱调,先让系统稳定跑,再逐步收紧。 优化,是细节的艺术 真正有趣的,不是能跑广告,而是能把一个亏的 ROI 调成正的。我一般从三个方向优化:国家、关键词、设备。 国家层面多国投放时,先看点击数据。虽然没法追踪每个订单,但能看趋势。有些国家点击高转化也高,就单独拆出来投。很多时候,几个国家撑起了整体利润。 关键词层面品牌词便宜、衍生词贵。如果发现 CPC...
2025-11-09
|
54like
|
0 评论
为了这个目的,本次使用的vs code,按照了codex的插件,因为买了chatgpt plus的会员,所以可以直接用; 指纹浏览器用的是比特浏览器,为什么要用指纹而不是直接用selenium呢,因为之前用selenium做批量化注册的时候,账号封了好久,我总觉得那个环境不干净,所以我想套一层指纹,再伪装一下。 指纹浏览器都有api的接口,我之前以为要自己搜集api文档喂给ai,现在ai自己的搜集整理能力已经非常强了,我只要问就行。 代理ip用的动态住宅,随便一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邮箱的api用的是心蓝,取验证码很方便。 执行策略: 我之前写的需求都简单,基本上都可以一句话描述清楚,一次性能够出成品,这次的需求比较复杂一点,所以我头一次对需求做了拆分: 1. 控制指纹浏览器的打开关闭(代理模式下) 2. 打开固定的网页(注册的网站) 3. 定位(id定位,class定位) 4.根据定位执行自动化操作 5. 链接邮件的api获取验证码 6. 账号的管理,脚本的循环 按照这个策略下来,脚本我大概2个小时就跑起来了,有一些小问题,不过问题不大,这里说一下定位的问题。 以前有段时间也想研究一下自动化脚本,但是有个问题始终没搞明白,就是定位的元素要怎么获取? 没有ai之前,在谷歌上搜了一圈,没有一个人说的明白的,(其实是他们用的很专业的技术名词来解释)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大家说的很复杂,云里雾里的我就没往下弄了。 这次我问ai,怎么定位,结果非常简单。 这么简单的事情,之前怎么没人说的明白呢? 具体的执行过程我就不贴了,也没有什么提示词的技巧,就是和ai先聊需求,再拆解步骤,有bug直接把bug反馈给他,对于做我们这行的来说,这些都是基础的。 主要这次尝试的价值还是拓展了我的能力边界,有ai我真觉得有点无所不能的意味了。 (摘自lead菌)